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关键却在于改变世界

原文

Philosophers have hitherto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the point is to change it.

翻译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关键却在于改变世界。

出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解读

从古希腊到现在,爱智求真的精神一脉相承,但问题却在于,到底什么是真?我到底要求到何种程度的真?

而且,真一定就是对的、有用的,假一定就是错的么、没有用的么?

有时结论恰恰相反,例如宗教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子,诸神是假的,但诸神的存在,对于人而言是有用的;又例如真正能影响一个人的,往往不是真实的道理,而是虚假的故事。

似乎,真的另一面,并不是假,而是单一、冰冷与僵硬;假的另一面,也不是真,而是多元、温暖与混乱。真意味着确定的终结,假则意味着未知的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对于世界的理解,我们也自然无法解读这个世界,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它来自于我们的基因(被动理解),来自于成长过程中与这个世界互动的经验(经验理解),也来自对于知识的学习(主动理解)。

举个例子,当身体缺乏水分时,我们会感觉到渴(身体反应),我们知道喝水会缓解口渴(经验理解),于是打开手机搜索奶茶店,点了一杯奶茶(主动理解)。

我把它叫做「信念系统」,这套系统负责接受信息,筛选信息,解读信息,给出行动反馈。

我相信一套不错的「信念系统」,只需要符合2个条件,第一是能够持续激发有效行动,第二就是能够不断反思修正自身。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个人与世界互动的正向循环。这样的人,如同一个旅者,在旅途中收获种种不同的风景。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既无法激发有效行动,又不能反思修正自身,就会陷入自己的世界中,与真实的世界相隔绝,变得越来越封闭。这样的人,如同一个盲人,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

也有的人,他们的「信念系统」能够激发有效行动,但却不能反思修正自身,要么就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如鱼得水;要么就在复杂的世界里四处碰壁,怨天尤人。这样的人,如同一个匠人,专注于自己的双手之间。

还有的人,他们的「信念系统」能不断反思修正自身,却由于无法激发有效行动,他们在自己的内心,编织了一个精致而复杂的世界,精致到一触即碎,复杂到无人能解。这样的人,也就是马克思口中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当我们关注如何解释世界时,我们当然会求真,这是科学的逻辑;但是当我们关注如何改变世界时,我们应该放下真假对错的评断,探究其背后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世界的逻辑。

总结

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

拓展阅读

The question whether objective truth can be attributed to human thinking is not a question of theory but is a practical question. Man must prove the truth — i.e. the reality and power, the this-sidedness of his thinking in practice. The dispute over the reality or non-reality of thinking that is isolated from practice is a purely scholastic question.

人的思维是否能达到客观真理的问题,并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必须在实践中正面他的思想的真理,亦即现实性、威力和此岸性(可知性)。脱离实践而争辩思想是否真实,那就纯粹是一种经院气的问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卡尔·马克思(选用朱光潜先生的校译本)

No matter how much faculty of idle seeing a man has ,the step from knowing to doing is rarely taken.

无论一个人观察能力有多强,从认知到行动这一步总是难以跨越。

《处世之道·论权力(The Conduct of Life, Power)》爱默生(Emerson)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荀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

阿哲

好奇、探索、创造

相关推荐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