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
三者咸当,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行数,循其理,平其私。
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以日倪而西望知之。
翻译
天的原则是运动,能带来生命;地的原则是稳定,能带来安宁;人的原则是诚信,要善于聆听。
这三者都没问题,不需要特别做什么,一切都能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顺应天地的规律,去除自己的私心。
带着私心去看,就会使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带着私心去听,就会使耳朵什么也听不见;带着私心去考虑问题,就会使心狂乱没有准则。
如果带着浓重的私心,感官就无法平衡客观地接受信息,智慧就没有办法做到公平公正。如果这样,幸运就会不断衰减,灾厄就会不断兴盛。就像太阳过了中天之后,朝着西边偏斜,就一定会一步一步地落下去。
出处
《吕氏春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中国战国时代政治人物,初为大商人,后来成为秦相,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吕氏春秋》,有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为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解读
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很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有一种效法天地的观念。在西方的观念中,人要征服自然,我们与自然对立,而在东方的观念里,人要顺应自然,我们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
这也许是因为,西方是狩猎文明,靠掠夺自然界的资源生存;东方是农耕文明,靠顺应自然界的气候节律生存。
因此,也衍生出来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与价值观,西方是英雄人格,崇尚战斗与个人冒险;东方是圣人人格,崇尚和平与团队贡献。
简而言之,西方重个人权力,东方重集体利益。
这并没有好或坏的区别,只不过是我们为了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而自然衍生出的文化特质。于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去私」,去除私心。当然西方也有类似的概念「谦逊」和「博爱」,虽然表现出了很类似,但仔细想想,他们的出发点截然不同。
最近肆虐西方的疫情,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
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虽然说,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听到自己想听的,但这一次的情况,再次刷新了我对于偏见理解。
文化,性对于群体,就像软件之于硬件,它决定了群体对于环境的反应模式,决定了群体能适应怎样的环境。
由此看来,也许西方崇尚个人冒险的文化,适宜于快速发展和成长的世界;而东方崇尚集体利益的文化,适宜于趋于稳定或衰退的世界。
在这个时代,新的思想不断出现,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我们也开始崇尚个人、崇尚英雄,虽然有些人把这叫做文化入侵,但我更愿意称之为文化的演化。
一切终将逝去,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总结
去私。
拓展阅读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阴符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老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老子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
《吕氏春秋》仲夏·和乐篇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