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翻译
井底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雪,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
乡下的人们,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日常教育的限制。
出处
《庄子》中的“秋水”篇,本篇的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解读
所有的一切,都是它所在环境的产物,或者换一句话说,每一个个体,都是他所在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所处的空间、所在的时间、所受的教育,就是我们所处的最大的环境,就是它们决定了基本的样子。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很难理解的事,一些很难沟通的人,就是因为人与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全都不同,我以为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是A,他听到的意思是B,如此循环不休,误解、冲突、仇恨,就此发生。
在这个层面上,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们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接受这个多元的世界,接受与我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思考和行为,拓宽认知的边界。
这认知的边界,就是井底之蛙的那一口井。
而拓宽这一口井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时间、空间、思想的海洋里遨游,聆听不同年代中,不同国家里,不同的人的思考、理论与故事。
这似乎,就是我在做的事。
总结
跳出深井,遨游大海。
拓展阅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篇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
《庄子》秋水篇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
《庄子》秋水篇
The essence of man is no abstraction inherent in each single individual. In reality, it is the ensemble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
Base determines superstructure.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