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
翻译
人是万物的尺度,既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也是不是的事物不是的尺度。
出处
普罗泰戈拉(Πρωταγόρας,约前490年~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柏拉图认为是诡辩学派的一员,他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
解读
这个世界,既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
如果把世界想象为一个大舞台,那么在物质的层面,舞台上的演员、灯光、道具都是真实存在的,演员在走动交谈、道具在变化运动、幕布在升起落下,同时,在观众席上观看者感受的层面,他内心的快乐、悲伤、兴奋、感动,同样也是真实存在的。
舞台上同样一幕恋人分手的场景,天真的孩子,从中看到自己长大后的样子,于是满怀期待;失恋的女子,从中看到曾经的恋人,于是痛哭流涕;半百的老者,从中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感慨万千。
因为人的天性,就是为自己所见到的赋予意义。只不过不同的人,会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究其根本,我们根本就无法触摸这个真实的世界。
我们总是自以为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但其实,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大脑加工接收到的信息,然后给自己意识的一个解释,其本质是自我的延伸。
如果把世界比作是一个参考系,那我就是参考系的原点。
总结
我即是原点。
拓展阅读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我们是在感知我们已知的东西,而不是在理解我们感知到的东西。
《系统哲学引论》拉兹洛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秋水篇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Know thyself.
认识自己。
德尔斐神谕(Delphic Oracle)
We step and do 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s; we are and are not.
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赫拉克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