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原文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出处

长屋,(?—729)日本人。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子。历任中纳言、大纳言。养老五年(717)任右大臣,柄执朝政。729年,长屋王因为遭人陷害,被迫与妻子一起自杀,史称“长屋王之变”。执政期间,曾托遣唐使赠袈裟1000件,送给唐朝的僧人们。上绣韵语4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鉴真和尚(688—763)看到后,非常感动,从天宝二年至十二年(743—753),十年之间,六次东渡,历尽艰险,终于抵达日本,创唐大招提寺于日本首都平成京(今奈良),弘扬佛法,在日本国号为“大和尚”,并成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解读

山川异域,我们活在不一样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惯,讲着不同的语言。

风月同天,可我们依然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一个世界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远,无论是空间的距离、时间的距离、地位的距离、种族的距离、好恶的距离,都远远比不上我们心中想象的距离。

这还是一段浪漫的故事,鉴真和尚因为被这首诗句所感动,接受了邀请,十年之间,六次东渡,其中有一次在大海中漂流14天,飘到了海南岛,后来更是双目失明,仍然还要坚持继续东渡,直到65岁,才终于抵达日本。

阻止鉴真和尚抵达日本的因素数不胜数,已有的地位(当时他已经是当地的佛门宗首,门徒四万多人)、渡海的风险(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年过花甲的年龄、失明的双目、国家的阻拦(唐玄宗拒绝鉴真出国)、连续的挫败(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

但指引他抵达日本的因素只有一条,就是它的信念。

我如何认知一件事,我又保持着怎样的信念,有时比事实是怎样,更加重要。

因为我们,就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信念,改变这个世界。

总结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拓展阅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绣于赠送给唐朝僧人的袈裟上)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
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祥彦(鉴真问坐下弟子:谁愿意应邀远去日本国传法?)

是为法事,何惜身命?
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鉴真(鉴真回答)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日本僧敬龙从中国回日本,他写诗相赠)

阿哲

好奇、探索、创造

相关推荐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