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翻译
善于打仗的将领,靠的是把握全局态势、创造有利形势,而不是去苛责士兵。
所以,这样的将领能够根据全局态势的变化,在关键的位置,安排合适的人才,去适应、推动、转化全局的形势。
出处
《孙子兵法》兵势篇,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解读
我每天要面对很多的事情,但是可以分为两类,宏观和微观。
宏观的层面,是趋势与选择,是原因;微观的层面,是个体与行动,是结果。
首先,我必须清晰,我要解决的问题,是处于哪个层次,唯有在正确的层次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果作为一个士兵,直面敌方士兵,相对于将领,他处于微观的层次,最重要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一刀砍死敌人,想得越多错的越多。
如果作为一个将领,带领十万大军,相对于士兵,他处于宏观的层次,最重要的就是分析敌我实力,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如果直接冲上去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作为一个国君,统领一个国家,相对于将领,他处于更宏观的层次,最重要的就是维持国家秩序,保证政治稳固,平衡与周边各国的关系,需要权衡各个方面的得失,才能最后做出选择。
其次,如果我只是局限于微观的层面,瞎忙,其实意义也并不大。
只有一步一步追溯原因,先弄清楚宏观的大趋势,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再根据这个选择,安排微观的行动,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相互匹配,产生一致性的力量,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影响。
通过微观,把握行动与细节,只能决定我走得多快。
只有通过宏观,把握整体趋势与方向,才能决定我走向何方,走得多远。
总结
从追求结果,到追问原因。
从微观行动,到宏观远见。
从样样都好,到聚焦重点。
从零零散散,到一以贯之。
拓展阅读
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陈毅(1947年底总结华东作战情况)
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
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
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
帕累托定律(又称为二八定律)
如果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时候只能靠浴血奋战的士兵来力挽狂澜。
《连队消逝在天际》根纳季•特罗舍夫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岳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