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
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
勿倒用心也。
翻译
人们大多被外在境况所困扰、被种种事物所迷惑,所以常常想通过逃避外在境况以使内心安定、抛弃种种事物以理解它的本质。
却不知道是内心扰乱了外在境况,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扰乱了种种事物,只要内心空寂,外在境况自然空寂,只要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平静,种种事物自然平静。
不要搞反了。
理:这里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即“无常”、“空”。
出处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解读
人是被心操控的,外界的信息,通过感官,进入我的内心,再经过内心信念的转化,最终成为某种体验,并驱使我做出行动。
而在这其中,我们能够控制的,仅仅只有内心的信念。
如果想要改变,唯有在这里下功夫。
总结
从心出发。
拓展阅读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传法心要》
此身虽有患,当使心无患。
《增一阿含经》卷六
贪看天上月,忘却宅中灯。
《祖堂集》卷一五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
所有的事物也都是没有什么好拋弃的,所有的这些,它们都不过是‘心的变化’罢了。
冈波巴大师
无所得,即是得。
《大般若经》
以是得,无所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坛经》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