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
死者必有生,
生亦必有亡。
对于不可避免的事,
就不应该如此忧伤。
2:
您的责任,就在于履行职责,
任何时候,都不要追求结果,
千万不要为结果而行动,
也不必追求无为。
3:
有智慧的智者,将善恶全舍弃。
有智慧的智者,将结果全舍弃。
4:
如若有为而无所求,
既无我所亦无我慢,
诸种欲望全被弃绝,
那他会有平静安恬。
无我所:一切都不是我的。
我慢:我执,对“我”的执着。
出处
《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的“数论瑜伽”篇,薄伽梵歌的字面意思是“神之歌(Song of God)”,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与古印度瑜伽典籍,为古代印度的哲学教训诗,收载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是全印度教徒的福音书、信徒的座右铭,仍是印度人早晚读诵的经典。
两军对垒,王子「阿朱那」统帅大军,他看到对面的军阵里,有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于是万分悲凉,丢下了武器,不愿出战。于是,为他驾驶战车的「黑天」就开导他,这这些就是「黑天」开导「阿朱那」的话。
实际上,「黑天」是三大神之一,掌管「维护」之神「毗湿奴」的第八化身,《薄伽梵歌》中的「薄伽梵」便是对「黑天」的尊称,即是佛经中译为「世尊」的词源。
解读
在行动时,我会去追求结果,可是一切都在变化,那个结果忽近忽远、时明时灭,而我往往就为其所困,纠结思虑,不敢向前。
追求结果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只停留在结果的层次,没有走得更远。
一方面,因为结果是不确定的,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动。所以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就好,这样就能不被外界所左右,做到真正的高效与自律。
另一方面,因为结果是不确定的,我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所以我为何不想得更大、更远?去梦想、去拼搏、去冒险。
如果我不为结果而作,我可以为何而作呢?
热爱、使命、责任。
总结
超越结果。
拓展阅读
处忧患,不为忧患所惊,
《薄伽梵歌》
居安乐,不为安乐所动。
无专注者,则无平静,
《薄伽梵歌》
无平静者,何谈幸福?
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问:高境界的人,能跳出因果么?
《无门关》
答:高境界的人,一样跳不出因果,只是把因果看得明明白白,能超越它罢了。
使命,在公司生死攸关、重大利益抉择面前会发生作用。
《湖畔大学》马云
平时没有用的,平时是忽悠人的。
使命不是写在墙上给别人看的,是你骨子里面的。
使命不论公司大小,你开个饭馆卖馄饨,你的馄饨就是让吃过的人都高兴,你会想出一切办法让他高兴。
这个是变态的,没有一种变态的执着和热爱,我们叫超常态,没有这种东西,你是不可能在后面孤独的路上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