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灯会元》里,有这么一段,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如何是道?」,南泉禅师答道:「平常心是道。」
我时常会思索,到底什么是「平常心」,直到最近在外出差,工作忙碌到脑海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物,越来越挤压自己思考的空间,部分行动被情绪所左右,偏离了平常心,我才发觉它的可贵。
平常心到底是什么?
我想,它首先是一种超脱的视角,视万事万物如水一般平淡,任由诸般事物来去,而不起波澜。
当我把某件事看得过于重要时,它便会扭曲我的视线、激发我的情绪、操控我的行动,让我过于聚焦于其上,从而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控,既有可能错失应该抓住的机会,也有可能忽视可能出现的风险。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诱导我离开了走得好好的路线,任由短期的趋势所裹挟,偏离了应该坚持的核心与本源。
其次,它是一种理性的视角,视万事万物为其本身,剥离虚幻的外表,看到本质。
这个世界过于喧闹,很多东西经过层层包装和渲染,让我眼花缭乱,俗话说三人成虎,现在这世道,成虎的又何止三人?流行的概念是危险的,它符合人喜新厌旧的人性,让我随波逐流、流于表面、忽视本质,最终只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理性的敌人,不止有外界的喧闹,更有内心的贪婪与恐惧。情绪是理性最大的敌人,俗话说得好,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当然是情绪的动物,情绪也是人最大的推动力,但是除了引擎,我们也需要变速箱,把爆炸的情绪,转化为适当的动力,不至于任凭情绪把自己搞垮。
正视自己的贪婪与恐惧,接纳自己的贪婪与恐惧,也尊重他人的贪婪与恐惧,方能为理性创造一个足够的空间。
最后,它是一种生活的视角,在缥缈的超脱与冰凉的理性之余,回归温暖的生活。
平常心的关键词,在于平常,平淡而日常,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这个世界,无非就是由无数平淡而日常的生活组成,就像一碗大米饭,由无数饱满的米粒组成。
我们每天举起筷子,夹起米粒,送入口中,细细咀嚼,慢慢吞咽,虽然相较于桌上的佳肴,其味寡淡,但无论佳肴怎么变幻,那碗米饭总在那里。而且,当我放下手机,仔细感受,还能尝到一丝微甜。
这一碗米饭,这一丝微甜,一路陪伴着我们,它是生活的底色,也是日常的起点。生活就是这样,既平淡如水,又微甜如饭,我们已经如此生活数千年,也将会如此生活数千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又有什么可着急的呢?
王阳明有一首诗,如此写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在这个喧闹嘈杂的世界里,在这个不断加速滑向未知的世界里,平常心似乎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因为我们的心从未受到过如此巨大的挤压、冲击与挑战,我们仍然被鼓励着、被教唆着、被推动着不断向前奔跑,以勉力跟上时代的进步,托起社会的发展。
可我却想,我们向外能走到多远,常常取决于我们向内能挖到多深。
就像盖大楼需要打地基,平常心就如同扎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地基,一旦筑好,就能任由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也像种田需要挖泉眼,平常心就如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泉眼,一经打通,就能源源不断滋养我们,支持我们在荒野中、在丛林里走得更远。
做一个生活者,持一颗平常心,视万事如流水,观万物之本源,筑造内心的基石,挖掘生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