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祇園精舎の鐘の聲
諸行無常の響き有り
沙羅双樹の花の色
盛者必衰の理を顯す
奢れる人も久しからず
只春の夜の夢の如し
猛き者も終には亡ぬ
偏に風の前の塵に同じ
翻译
祇园精舍的钟磬,
敲出人生无常的响声;
娑罗双树的花色,
显示盛极必衰的道理。
骄奢者不久长,
犹似春梦;
强梁者必消逝,
恰如轻尘。
周作人译
祇园精舍钟声响,世间诸行总无常。
沙罗双树花传法,盛极必衰是沧桑。
富贵骄矜难持久,只如春宵梦不长。
扬威耀武终迟暮,唯作风前尘土扬。
周作人、申非合译
出处
《平家物语(へいけものがたり)》卷首诗,成书于13世纪,是琵琶演奏吟游诗人(称为琵琶吟诗)通过口头传统传承的不同版本集合的结果,被认为是中世纪日本文学的伟大经典之一。
解读
这首诗是《平家物语》的开卷诗,很美,美到我忍不住读了好多遍,读到泪水沾湿了指尖。
说实话,我并没有读过《平家物语》,只是受到这首诗的吸引,便顺手查了一些资料。书中讲的是平安朝末期,平家与源氏逐鹿天下,享尽荣华之际,泰极否生,一门大小先后被歼灭的凄惋过程。
这首诗开头的「祇园」,就是佛陀讲法的那一座「祇树给孤独园」,也即是「金刚经」的讲法之地。读到这个开头,就好像回到了数千年前佛陀的座前,菩提树下,在潮湿炎热的空气里,盘坐在地上,与诸比丘、僧众们听佛陀讲法。
佛敲响钟磬,为集合僧团众人,更为惊醒僧团众人。
《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云「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
为什么要用钟声来惊醒僧众?那是为了让他们从「有常」的虚幻中醒来,睁眼看到「无常」的本质。佛说,世间上找不到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生灭变易是万物的本质,这即是「无常(anicca)」。这种无常,反应到物质上就是缘聚缘散的空无,反应到生命上就是从生到死的轮回。
而「娑罗双树」则是佛陀涅槃之地,在《大涅槃经》中,佛陀已经很老了,自知年岁将尽,决定回返故国迦毗罗卫,在途中患上了痢血症,几近绝命。然后,又吃下了铁匠纯陀供养的蘑菇「旃檀树耳」,感到不适,浑身疼痛,与阿难一起来到拘尸那迦(Kushinagara)附近的一片树林,在婆娑双树(Sala Trees)之间的绳床上休息,做了最后一次讲法,便与世长辞,时年80岁,至死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
在佛教文化中,娑罗树的意译是「坚固」和「高远」,它长大后的高度可达35米,树干的直径可达2.5米,材质甚坚,可供建筑用,亦可造船。佛陀涅槃的这两棵娑罗树,一枯一荣,一盛一衰,一青绿,一枯白,可见无论如何坚固高远之物,也有盛衰枯荣。
大家都说,《平家物语》揭示了诸行无常、盛者必衰之理,可我觉得,越是了解了诸行无常、盛者必衰,我便越珍惜当下的时刻。
穿越了虚无的隧道,推开了无常的门扉,我本以为会踏入无尽的深渊,没想到抵达的居然是宁静的此刻,也许,对于佛陀而言,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
祇园精舍的钟磬,
敲出人生无常的响声;
娑罗双树的花色,
显示盛极必衰的道理。
骄奢者不久长,
犹似春梦;
强梁者必消逝,
恰如轻尘。
这春梦,这轻尘,漂浮在空中,又缓缓落下,便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总结
此刻。
拓展阅读
劫烧终讫,乾坤洞燃,须弥巨海,都为灰飏,
天龙福尽,于中凋丧,二仪尚殒,国有何常?
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
欲深祸重,疮疣无外,三界皆苦,国有何赖?有本自无,因缘成诸,盛者必衰,实者必虚,
《仁王经》
众生蠢蠢,常如幻居,声响俱空,国土亦如。
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宝养,以为乐车,
形无常主,神无常家,形神尚离,岂有国耶?
色は匂へど 散りぬるを
我が世誰ぞ 常ならむ
有為の奥山今日越えて
浅き夢見じ酔ひもせず花朵艳丽终散落
《伊吕波歌(いろは歌)》
谁人世间能长久
今日攀越高山岭
醉生梦死不再有
生死の去来するは
棚頭の傀儡たり
一線断ゆる時
落落磊磊生死去来
月庵宗光
棚头傀儡
一线断时
落落磊磊
思へばこの世は常の住み家にあらず。
草葉に置く白露、水に宿る月よりなほあやし。
きんこくに花を詠じ、榮花は先つて無常の風に誘はるる。
南樓の月を弄ぶ輩も月に先つて有為の雲にかくれり。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是を菩提の種と思い定めざらんは、口惜しかりし次第ぞと思い定め.细细思量,此世非常栖之所。
《幸若舞·敦盛》
浮生之迅疾微细,尤胜草间白露、水中孤月。
金谷园咏花之人,为无常之风所诱,荣华之梦早休;
南楼弄明月之辈,为有为之云所蔽,先于明月而逝。
人间五十年,比之于化天,乃如梦幻之易渺。
一度享此浮生者,岂得长生不灭?
非欲识此菩提种,生灭逐流岂由心。
诸行无常
《涅槃经》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独步天下,吾心自洁,无欲无求,如林中之象。
《法句经·象品》
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