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
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
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不得为异,其义安在?」
答曰:「名殊而体一也。」
问曰:「名既已殊,体何得一?」
答曰:「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 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翻译
有人问我:「你说精神会消灭,你怎么知道它会消灭?」
答:「精神就是形体,形体就是精神,因此,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凋谢,精神也就消灭了。」
问:「形体是对没有知觉的东西的称呼,精神是对有知觉的东西的称呼。有知觉与无知觉,那就是事物有区别;精神和形体,按理就不是一体。形体和精神一体的说法,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答:「形体是精神的物质形式,精神是形体的功能运用,因此说形体是指它的物质形式,说精神是指它的功能运用,形体与精神,不能把它们互相割裂。」
问:「精神本来就不是一种物质形式,形体本来也不是一种功能运用,如果不能把它们相区别,其中的道理在哪里?」
答:「名称不同,但本体却是一个。」
问:「名称既然不同,本体怎么能是一个呢?」
答:「精神对于物质实体来说,就如同刀刃和刀的关系;形体对于外在形式来说,就如同刀和刀刃的关系。刀刃这个概念不是刀,刀这个概念也不是刀刃。然而舍弃了刀刃就没有刀,舍弃了刀也就没有了刀刃,没听说过刀没有了,而刀刃却还存在,哪里容许形体没有了而精神却存在呢?」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范缜(约450~515年),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无神论者。
解读
我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其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身体之「刀」与精神之「刃」。
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一个新概念,是因为我们用旧概念构建了它,这种构建的方式,往往就是比喻。我们往往会发现,好的老师,一定极其善于使用比喻。
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改变人的心智,而只需要一个好的比喻,就能够彻底刷新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拓展我们看待世界的视野。
而「刀」与「刃」,就是这样一个有力量的比喻。
刀之所以是刀,因为有刃;刃之所以存在,因为有刀;但刀不是刃,刃也不是刀,他们一体而两面、对立而统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刀」与「刃」并非完全平行的概念,它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刀」这个概念描述的是特征,是一个剪影,「刃」这个概念描述的是功能,是一个场景。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很轻松地看到表面的对立,却难以看到本质的统一,于是就常常做着取「刀」舍「刃」,或取「刃」舍「刀」的蠢事。
举个例子,工作是刀,收入是刃,人却总是妄想着钱多事少;成本是刀,价值是刃,人却总是妄想着低价高质;计划是刀,执行是刃,有很多人,永远都在做计划,从不执行,也有很多人,走到哪里算哪里,从不计划。
相对于「二元论」的狂妄粗暴,「对立统一原则」显然更加高级。
总结
对立统一。
拓展阅读
The position expresses the oneness of duality: not two, and not one.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not two, and not one. Our body and mind are not two and not one. If you think your body and mind are two, that is wrong; if you think that they are one,that is also wrong. Our body and mind are both two and one.The position expresses the oneness of duality: not two, and not one.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课题:不是二,不是一。
《禅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
我们的身体与思维,不是一体、也不是二分。
如果你认为你的身心是二分的,那是错的;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一体的,那也是错的。
我们的身体与思维既是二分也是一体的。
既然两个对立面每一个都在自身那里包含着另一个,没有这一方也就不可能设想另一方,那么,其结果就是:这些规定,单独看来都没有真理,唯有它们的统一才有真理。这是对它们的真正的、辩证的看法,也是它们的真正的结果。
《逻辑学》黑格尔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正蒙·太和》张载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