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
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治国土使不得与焉;孝于父母,弟于兄嫂,信于朋友,不得上令而可得为也。释己之所得为,而责于其所不得制,悖矣!
士处卑隐,欲上达,必先反诸己。上达有道:名誉不起而不能上达矣。取誉有道:不信于友,不能得誉。信于友有道:事亲不说悦,不信于友。悦亲有道:修身不诚,不能事亲矣。诚身有道,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道在易而求之难,验在近而求之远,故弗得也。
翻译
鱼在水中游,才能舒适快乐,如果池塘决口水都流干了,就会被蚁虫吞食。如果有人负责修理池塘堤防,补好缺口,鱼就不会陷入危险之中。
国家有赖以生存的东西,个人也应有赖以生存的东西。国家赖以生存的是「对人民的关怀」,个人赖以生存的是「良好的言行举止」。一个国家一旦不讲「对人民的关怀」,即便很庞大,也必然衰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良好的言行举止」,即便勇武有力,也必定会受到伤害。
治理国家是高层的事,一般人难以参与;而在家孝敬父母、顺从兄嫂、取信朋友这些事,却用不着上面发布命令,自己就可以去做。撇开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却要求自己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这是行不通的!
士人处在卑微隐逸的地位时,要想上进有所表现,必须首先从自我做起。所以进取为官是有方法的:你如果名气声誉不佳,是不能被选中任用的。同样获取名誉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你不能取信于朋友,是难以获得好声誉的。同样取信于朋友也是有方法的:你在家侍奉孝敬父母都不能让父母喜悦,又怎么能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取信于友呢?能让父母愉悦舒坦也是有方法的:你自身的修养都不真诚,又怎么能侍奉好父母双亲?同样,修身真诚也是有方法的:如果心不专一,就难以做到心性真诚。
这些道理非常简单清晰,但是人们却喜欢那些艰深模糊的道理;实践这些道理得到的效果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此时此刻,但人们却渴望一步到位收获到遥远未来的巨大的成果,所以总是无法得到。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这本书是其门客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著作,用于献给初登基的汉武帝刘彻,深得汉武帝喜爱。刘安后因谋反事败,自杀而死。
解读
我很喜欢一个解释人与世界关系的隐喻,它说世界是大海,人是航行的小船。
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狂风骤雨,如同命运女神一般变幻莫测,大海的隐喻刻画了世界某种本质的运行规律——「确定的不确定性」,除了变化本身,一切都在变化,只要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那么就一定会发生。就像人们常说现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需要逻辑,而现实则根本不需要逻辑。
而人则是一艘艘小船,小船的隐喻同样刻画了某种人类本质的属性——「不脆弱的脆弱性」,因为每一艘小船都如此脆弱,于是我们不得不通过相互联结,将彼此织成一张巨大的联合舰队网络,从个体的脆弱中涌现出了群体的坚韧。
它同样揭示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依附与挑战」,舟需水载,我们只有依靠这个世界的资源,才能够生存;水能覆舟,一旦遭遇巨浪滔天,就是巨大的挑战。
我甚至从中读到了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人生本无意义可言。大多数的我们,也并非是想要驶向未知的远方,而是停留在风和日丽的海域上晒太阳。
设想一下,广阔无边的大海,又会怎样看待航行其上的小船呢?即便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依然可以承载人生的意义,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点扯远了,我喜欢这一段文字的原因,正是因为它看见了个体的脆弱,教导我们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之中,好好停下来,不再去希冀大海的平静,也不再去幻想命运的改变,更不去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把目光收回来,放在自己的这艘小船上,放在此时此刻的水面上,从当下的自己开始,从细微的小事开始,一点一点慢慢来。
可惜,我们都不喜欢慢慢来,也不真正遵从那些简单到可笑的道理。正相反,我们总喜欢看一飞冲天的传奇、听巨头博弈的故事。而且,越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越是赞美专注、简单、坚持。
可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并非真正清楚为什么。专注,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太渺小么?简单,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太愚蠢么?坚持,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太短暂么?对于我而言,他们只是「个体脆弱」与「世界无常」这个内核的表面呈现,是我们终将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也许人的成长之路就是这样,起初,我们从抗拒自身的平凡与脆弱出发;然后,到看到自身的平凡与脆弱;接着,接受自身的平凡与脆弱;最后,爱上自身的平凡与脆弱。
好好伸手拥抱脆弱这个舞伴,跳出人生的不凡。
最近一段时间,经历了一段非常起伏不定的时光,断更了很久,很想你们,祝我们都能平静地面对生命的起起伏伏,早安~
总结
脆弱。
拓展阅读
夫圣人之智固已多矣,其所守者有约,故举而必荣;
《淮南子》主术训
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矣。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淮南子》兵略训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骥,一节不用,而千里不至。
《淮南子》兵略训
盖闻善用兵者,必先修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
《淮南子》兵略训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左丘明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重载而危之,操策而随之,非所以为全也。
《说苑》谈丛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