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翻译
尺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
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
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
玄妙的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物,
至高的天神,却也有难解的谜题。
跟随你内心的声音,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占卜所用的龟甲和蓍草,实在无法回答您的疑惑!
出处
《楚辞》中的《卜居》,屈原(约前343年~约前278年),楚国人(今湖北秭归),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且有楚国第一诗人的美称,任三闾大夫。后因触怒楚顷襄王,被驱除出郢都,流放于更偏远的江南地区,历时十八年,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
本文相传为屈原所作,而现代学者多以为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
解读
这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在故事里,屈原三年没有见到国君了,于是深陷于忧虑之中,于是向自己的知己,也是司职占卜的郑詹尹寻求答案,以上就是郑詹尹给出的回答。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听到了屈原的委屈、愤懑、忧虑,更听懂了他的热情、坚持、理想,于是放下了他最擅长的占卜之术,只是说「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是呀,世界如此复杂,很多事情,都没有答案,但是我们仍旧苦苦追寻。很多人都试图给我们答案。
有人说「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他们说,现实就是如此,接受它,不就好了么?你在苦苦坚持什么呢?
也有人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们说,人没有理想,与咸鱼有什么区别?人没有原则,与动物又有何异?你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
还有人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他们说,遇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就唱什么歌,你为什么这么蠢,就不会灵活变通么?
可是,这些别人的答案,对于我自己真的有意义么?或者说,我们是真的需要一个答案么?
我相信,我们要的并不是什么答案,也不存在什么正确的答案,真正重要的是,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所走过的漫漫旅程。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也只是一个陪伴自己、支持自己、帮助自己走过这段旅程的人而已。
哪怕最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哪怕最后发现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的答案。但我们收获了这段旅途本身,找到了可以相互陪伴的人。
所以呀,何必强求一个完美的答案呢?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跟随我内心的声音,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活出一个自己,就很好了。
无论结果如何,终究不负此生。
总结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是走过的长路,是看过的风景,是陪伴的人;
人生如同一场电影,跌宕起伏才是精彩,待到曲终人散,留下的只有回忆。
拓展阅读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楚辞·离骚》屈原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楚辞·离骚》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眒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泀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竑乎?宁诲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謒,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賔,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唜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媎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鸨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騯髃亢轭乎?将杂驽駌之踖乎?宁与黶鹄比翼乎?将与鸡鷉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黶钟毁弃,瓦釜雷鴔;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闸,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楚辞·卜居》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屈原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永远饥渴,怀抱好奇,不断探索;做个傻子,知己未知,大步前行。
《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终期封底